2009年10月8日

[飛貓報新聞] 行政院經建會圖書室機構典藏與創新服務之研究

摘  要
資訊技術發展引發對數位化服務的需求、網路化、虛擬化、多媒體化等特徵,也促使圖書館在典藏、服務及管理等經歷革命性變化。隨著數位圖書資訊服務逐漸受到重視與依賴,經建會圖書館當然無法漠視此一趨勢與發展。故本文旨在探究經建會圖書館規劃與創新服務藍海策略,推動數位化圖書館與加值整合服務。尤其是機構典藏之數位化與建置規劃,是未來機關圖書館(構)推動電子化政府政策內容之一,期以符合社會需求與期待,且樹立政府行政部門建置機構典藏之典範,進而提出經建會圖書室未來數位書房發展與展望,並供其他機關規劃機構典藏之參考。
目 錄
壹、 研究 緣起
貳、 研究目的
參、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一、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定義與發展 一、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定義與發展 一、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定義與發展 一、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定義與發展 一、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定義與發展 一、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定義與發展
二、 異質資料庫 異質資料庫 (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 整合檢索系統之功能需求 整合檢索系統之功能需求 整合檢索系統之功能需求 整合檢索系統之功能需求 整合檢索系統之功能需求
三、機構典藏的定義與發展 、機構典藏的定義與發展 、機構典藏的定義與發展 、機構典藏的定義與發展
四、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議題 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議題 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議題 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議題 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議題 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議題 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議題
肆、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一、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訊服務計畫說明
二、建構 Library 2.0Library 2.0Library 2.0Library 2.0 Library 2.0 Library 2.0 服務環境 計畫說明 計畫說明
三、 架構本會出版品機典藏計畫說明 架構本會出版品機典藏計畫說明 架構本會出版品機典藏計畫說明 架構本會出版品機典藏計畫說明 架構本會出版品機典藏計畫說明 架構本會出版品機典藏計畫說明 架構本會出版品機典藏計畫說明
四、 系統之評選與建置程序 系統之評選與建置程序 系統之評選與建置程序 系統之評選與建置程序
伍、 結論與 展望
附表
表一: 經建會機構典藏置業務合作 經建會機構典藏置業務合作 經建會機構典藏置業務合作 經建會機構典藏置業務合作 經建會機構典藏置業務合作 經建會機構典藏置業務合作 部門 表
表二: 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建置階段及預計成果表
參考文獻
附錄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整合服務方案需求書

壹、研究 、研究 緣起
數位圖書館(Digital Library)是美國「1992年資訊基礎建設與科技法案(Th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Act of 1992)」所推動的一項重要方案(陳光華、陳雪華,1997)。從圖書資訊服務的角度來說,「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是一套跨資料庫的檢索系統,整合圖書館電子資源於單一檢索介面,可一次同時檢索多種資料庫,且不限資料庫查詢數量與查詢筆數。檢索結果之呈現方式係根據取得資料的先後順序,將各資料庫查詢結果自動合併成單一列表,使用者只需點選查詢結果,即可直接連結至各資料庫原始介面,更可連結至全文資料庫以閱讀全文。
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是機構集中所有學術研究成果的資產管理系統,對內是研究人員的學術交流平台,能夠記錄機構研究的傳承與發展;對外則能幫助機構一體展現研究能量,提高機構學術成果的能見度與影響力(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6549)。台灣學術機構典藏自2005年教育部委託台大圖書館進行「建置《臺灣學術研究資源中心》運作架構、機制與執行策略計畫」,該計畫經教育部評估後,認為建置臺灣學術機構典藏,為政府當局刻不容緩之重要工作,繼而於2006年06月開始,繼續執行「建置機構學術成果典藏計畫」,以臺灣大學為機構典藏的營運範例,開發機構典藏軟體與完備相關行政作業流程文件與標準規範,作為全臺灣各大學院校建置機構典藏的參考。因此機構典藏在大學等學術機構之發展已趨成熟與穩定成長。
「政府出版品」是呈現政府決策與施政的成果資料。現代民主國家為了讓人民瞭解國家政策的方向,並且掌握政府訊息,鼓勵人民關心國事、拓展事業,勢必透過各政府機關所出版的資料以作為與民眾溝通的媒介。此外除了透過一般商業販售管道購得政府出版品外,有些未正式出版發行及非賣品的政府資料亦相當重要,是專家學者進行研究時,非常有助益的參考工具。
因應科技瞬息萬變與進步,新的數位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經建會圖書館能否於這股科技洪流當中,以創新服務,積極從事服務品質改善之研究,從客製化觀念,展現圖書館服務之核心價值—建設與分享,其不僅只提供行政院經建會內部使用,同時,秉持政府資訊公開原則,提供一般社會大眾、產官學各界能悠遊、隨心所欲Open Access免費公開取用經建會所擁有的特色館藏--本會出版品典藏。
專門圖書館宥於員額編制、預算及空間等問題,往往無法充分發揮圖書館資訊服務品質,相對於大學等學術機構,對於政府機關(構)所屬之圖書館,除少數具網路平台供館藏目錄檢索,遑論建置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或所屬機關之機構典藏系統。換言之,除圖書館已購置電子資源服務缺乏整合加值服務,之外,存在於各政府機關(構)所蘊含之眾多研究報告或出版品,其內容數位化成效卻仍顯不足,大都散置於各機構之入口網,缺乏一個具有效且整合之檢索系統。
因此希望藉由有關行政院經建會創新服務之研析與建置芻議,協助經建會圖書館推動電子化圖書館計畫與服務,了解政府機關(構)圖書館進行圖書館電子資源整合服務及機構典藏系統建置之內涵,期望有助於建立行政機關圖書館(室)進行創新服務與機構典藏系統建置之參考與典範。
貳、研究目的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甘納桑(S. R. Ranganathan)提出圖書館學五律,其中之一是「圖書館是個不斷成長的有機體」,因此圖書館是個開放性系統,不斷接受外界資訊的刺激而成長。在圖書館系統中,圖書館服務藉由資料的蒐集、管理、典藏、推廣與利用,再經由讀者的回饋資訊,提供圖書館改善服務品質的依據。
資訊時代的圖書館,運用科技為讀者建置良好的資訊服務環境,科技的發展的確為圖書館服務增添更多的便利性,然而,科技的迷思的確也為圖書館帶來莫大的衝擊與影響。圖書館的宗旨是為使用者服務,建置圖書館網站也是為了跨越時空的限制,為更多的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資訊,只有讓使用者感到使用方便、便於操作的網站才是成功的,圖書館網站建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率的服務。同時,圖資界關心的圖書資源長期保存(Long Term Preservation)的概念,陳昭珍教授則認為電子資源的長久保存稱為「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ing),意指長期的儲存、保存及取用原生的數位資料或將原始資料數位化後的資料(林巧敏,2005)。
根據最新全國圖書館調查統計(http://libstat.ncl.edu.tw/nclstatFront/,2012),專門圖書館類共660所,其中政府機關(構)圖書館類計218所,占33%之多。惟機構典藏,綜觀目前政府機關(構)圖書館一直無法突破現境,以行政院所屬財經部會圖書館,含財政部、經濟部及經建會等三個單位,根據調查,財政部與經濟部所屬圖書館仍與十幾年前調查情況幾無改變,其中問題更值探討。
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數位圖書資訊服務逐漸受到重視與依賴,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的利用電腦取得所需資訊,大幅提升工作與研究績效,也促使圖書館在典藏、服務及管理等經歷革命性變化。而經建會圖書館更應思考如何以創意服務來經營,為經建會圖書館找出一條服務藍海策略。藍海策略首創產品的價值創新,以舊產品加入新元素及思考模式,不斷創造價值,維持圖書館持續成長重要關鍵(姜義臺,2010)。
整合查詢系統以單一介面檢索多種異質資料庫,近年來已受到圖書館重視。對圖書館而言, 整合查詢並非是全新的概念。在過去圖書館便透過線上目錄、整合性圖書館系統(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館際聯盟(library consortiums)Z39.50Dialog 資料庫等工具;如今也希望藉由整合查詢系統吸引習慣使用Google 之新使用者,增加資料庫的使用率。
近來公開近用(open access)觀念亦日漸成熟趨勢下,全球各學術研究機構及人員均意識到,以往具商業性質的知識交流機制是可以改變的,經由網路及公開取用機制,創造一個自由公平的知識交流平台。雖然open access在學術機構已蔚然風氣,但對於某些政府機關(構)圖書館,卻是力有未逮之憾。
行政院經建會為行政院重要財經幕僚機關,長期以來從事國家經濟建設之規劃設計、審議、協調工作。歷經半世紀以來,經建會(及其前身)已累積豐富且珍貴的台灣經建發展歷史文獻典藏,舉如:42年台灣的第一期經建計畫「中華民國第一期台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48年頒布的「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62年推動的「十大建設」等,都是研究台灣經濟發展史的重要參考依據,其中許多文獻甚至已成孤本,彌足珍貴。
本文期望藉由行政院經建會圖書館創新服務與機構典藏系統之建置研析,作為經建會圖書館建置數位化圖書館與機構典藏建置之藍圖,進而供其他政府部門或機構之參考與典範。
本研究希望經由計畫研提,期望開創行政院經建會圖書室創新服務新風貌,首先規劃建構一個互動式行政院經建會圖書室專屬入口網,整合經建會圖書室各項服務,提供使用者有關經建會圖書室服務訊息及轉介。再者規劃異質資料庫整合查詢系統服務暨個人化服務計畫,強化經建會電子資源利用率與服務品質,提供經建會同仁一個更便捷電子資源利用途徑與方式。
本研究目的之二架構一套屬於行政院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進行機構出版品之盤點、收錄、保存、加值與應用,促進經建會出版品使用率與流通率、推廣open access之理念,提升經建會經建文獻與機構國際能見度與曝光率。之前,故宮博物館強調「不用到故宮也可以看展覽」,現在經建會也可以說「不用到經建會也可以輕鬆取得經建會出版品及研究報告全文資料」,這就是經建會機構典藏目標,透過網路科技傳播,真正落實政府資訊公共財開放精神,應更朝館藏加值利用,繼而創造讀者感動價值。

參、文獻探討
一、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的定義與發展
資訊科技在網路技術與資訊數位化的發展,讓圖書館得以擴展與過去不同深度與廣度的資訊服務。不單是資訊搜尋與相關服務可以透過網路完成,資訊的數位化使得資訊使用者在資訊的取得與利用上更為便利。目前圖書館所提供的資訊搜尋介面不再侷限於圖書館館藏資源搜尋的網路化,不同類型的資料庫及資訊系統在現今圖書館的資訊服務上均扮演重要角色,讓資訊搜尋的範圍從圖書館館藏資源書目資訊的搜尋擴及到館藏資源的內容以及館藏以外的資源搜尋。
面對技術與使用行為的改變,圖書館一方面要思考與不同模式資訊服務的競爭過程中,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如何具有其一定價值,並取得使用者對這樣價值的認同,同時圖書館也必須思考如何解決現有的資訊利用問題,讓資訊使用者可以容易的掌握其所需要的資訊,一直是圖書館努力的目標。1945年Vannevar Bush在其As We May Think一文中所提出Memex的概念,其所刻劃的即是透過一個便利使用的單一介面,Memex,資訊使用者可以查詢與獲得所需要的資訊(Bush, 1945)。
異質資料庫整合搜尋的概念並非是近兩年的產物,對於這樣的資訊需求也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要求,如同前言所述,在1940年代即有對檢索效能的要求,只是受限於技術的發展,能夠落實的程度有限。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使用者以及圖書館有越來越多的檢索工具可以選擇,提供整合程度高的檢索服務。與整合檢索相關的概念包括在1970年代開始發展的Z39.50及1994年與網路資源搜尋有關的Metacrawler,均是架構於透過一個共通的搜尋介面檢索異質資訊來源概念所形成的資訊檢索通訊協定或程式工具(http://www.lib.ncku.edu.tw/Journal/15/4.htm)。
近幾年出現的幾個相關名詞以不同的訴求與說法反應異質資料庫整合檢索的概念,包括Metasearch整合查詢、Parallel Search平行查詢、Federated Search聯合查詢、Broadcast Search廣播式查詢、Cross-Database Search跨資料庫查詢、Common Use-Interface Search單一使用介面查詢、Search Portal查詢入口等(Fryer, 2004)。Elliott(2004)認為,現今之整合查詢系統應能查詢多種資料格式以及資源、去除重複結果並依照相關程度排序、取得全文以及資訊物件、與其他應用程式結合、認證使用者身分、提供個人化服務。

二、異質資料庫(電子資源)整合檢索系統之功能需求
異質資料庫整合檢索系統要能夠達到從多種資源檢索資訊的功能必須要處理認證、資訊對應與檢索指令轉譯等問題,才能透過整合檢索介面的系統機制處理不同資訊資源的使用與檢索要求,使其檢索與使用能夠簡化,降低使用的困難程度(羅思嘉,2006)。整理相關文獻,綜合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應具備以下功能需求(張甲、羅思嘉,2006):
(一)    跨系統連結並使用單一登入介面
使用者可透過單一檢索介面,即可同時各種不同資料庫,降低使用者學習不同資源之檢索介面、語法等困擾,同時,消弭使用者檢索資訊之時間成本。
(二)    使用者認證機制
目前電子資源的使用認證機制(Authentication)可分為網址認證、帳號認證與混合認證等三種,認證後,系統提供資訊的使用權。整合檢索機制除了提供單一使用介面,必須能夠依據所連線系統的要求設定認證方式,甚至進一步設定系統可使用人數。對使用者來說,所需要做的是單一登入,也就是說一旦經由系統認證,後續相關之資源使用無須再處理登入認證的程序,都由系統依據該次登入提供之系統認證資訊處理相關的認證程序。以省去使用者輸入登入資訊之困擾。
(三)    支援多種通訊協定與資料交換格式
不同系統支援整合檢索系統的方式不同,整合檢索系統必須依照需要連線搜尋的系統來支援不同的通訊方式與資料交換格式(Communication Protocol)。常見的通訊協定包括 Z39.50、OpenURL、HTTP 、Single Search、SFX 等跨系統連接技術的應用等,資料交換格式則是包括 MARC、XML、Dublin Core 等。部分資源甚至需要與資訊或系統提供者相互配合撰寫不同的 API 程式,以利系統間的資訊交換。
(四)    檢索功能
整合檢索系統提供單一介面進行搜尋,整合檢索系統策略上雖講求簡易操作與使用,但是在簡易操作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提供讓檢索結果更加精確或回收率高的需求。一般檢索系統常見的布林邏輯運算、詞彙對照、剔除字、萬用字元等,在整合檢索過程中仍舊不應被忽略。
(五)    紀錄檢索歷程與設定
記錄檢索歷程與設定(User Interaction )分兩層次來看,一是機構層次,另一則是檢索者個人的檢索記錄。從機構層次來看,系統要能夠記錄不同(群組)使用者,使用各項資源以及使用各項資源的歷程,以利管理之需求;從個人層次來看,檢索過程系統必須記錄檢索者進行之檢索,檢索者並可以依照檢索需求處理檢索結果。
(六)    個人化、客製化服務
一是從機構層次考慮,另一則是從使用個人層面考量。機構部分是指系統必須提供一個簡易操作介面,使機構使用者能夠依照所提供的資源、簽訂的使用條件、使用者型態設定使用規範。從個人使用者的角度來說,系統要提供使用者自行設計其長期需要使用的資訊資源、符合個人使用習慣的介面、儲存個人之檢索歷史以供再利用等。

三、機構典藏的定義與發展
機構典藏概念可追蹤自Harnad於1990年發表的會議論文,時值學術文獻正開始利用網路進行交流與傳播之際。Harnad於文章中指出,「學術交流的整體發展流程現正經歷一個等同於因印刷術發明而引起的改革」(Ha rnad, 1990)。
Lynch (Lynch, 2003) 指出,機構典藏是「大學針對管理及散播該機構成員所創造的數位資料,提供其成員的多項服務組合」(Ware, 2004)。
加拿大研究圖書館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CARL)將其定義為「一種以數位化保存學術機構研究產出的工作,堅持以開放取用的形式,並透過集中管理來保存學術單位的知識,並提供任何使用者可透過網路進行取用」(CARL,2005)。
Johnson認為機構典藏是一種以線上公開大學教授研究成果為基礎的工作,如政府部門、行政部門、博物館、研究機構、學會及其他商業及非營利單位,依舊進行典藏工作,因此,任何組織只要希望蒐集與公開散布他們的產出,均可視為機構典藏的一部分(Johnson,2002)。
機構典藏是一種收集、保留和傳播某個機構(特別是研究機構)的數字格式智慧作品的平台。對於大學來說,它包括學術期刊文章,正在受同行評審的稿件和數字版本的畢業論文和專題論文, 它可能還包括其它日常學術機構生產的數字資產,如行政管理文檔,教案和學習素材等等(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9%9F%E6%A7%8B%E5%85%B8%E8%97%8F)¬。
自1994年諾貝爾得主Joshua Lederberg首次將學科典藏概念轉為機構性典藏概念並被記錄下來(Okerson & O’donnel, 1995),展開了機構圖書館進行該機構的學術文獻典藏。之後,機構典藏真正廣為討論與發展,則自千禧年之後,尤其是在2001-2003年間,機構典藏文獻大量劇增。
隨著學術成果的傳播與典藏方式改變,學術出版商制定的出版及使用機制日漸不符研究人員期待,加上各機構對於典藏自我產出之意識覺醒,近十年來機構典藏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 在各國學術界大為盛行。以知名國際機構典藏組織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簡稱ROAR) 的註冊成員為例,截至2009年6月底止已有83個國家共1,395個機構註冊,總計收錄約1,617萬筆文獻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Browse Page, 2009)
台灣機構典藏發展,肇始於2004年召開之「九十二學年度全國公私立大學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會議,會議中為落實各大學圖書館資源整合,並規畫國內學術資源整體發展總體策略,由台灣大學圖書館建議建置「台灣學術研究資源中心(Taiwan Academic Research Electronic Library, T-AREL)」。2005年台灣大學圖書館項潔館長向教育部提出「建置『台灣學術研究諮詢中心』運作架構、機制與執行策略計畫」,該計畫經檢討分析各國發展模式及我國學術單位的發展現況後,提出以「分散建置,整合使用」為推廣的主要方式,預估以五年時間,針對台灣所有大學校院及學術研究機構進行機構典藏系統之推廣建置,並建構整合使用所有學術資源的台灣學術研究成果單一窗口(項潔等, 2005)。該計畫先後完成,1. 在台灣大學研究開發雛型系統,建置台灣大學機構典藏系統(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Repository, NTUR);2. 建立種子學校複製模式,分區協助各大學校院建置該校之獨立機構典藏系統;3.建置台灣學術機構典藏平台;4.擴大參與建置知學校及研究機構之服務範圍及數量。根據台灣學術機構典藏系統網站之統計(2011.12為止),加入平台之機構數有126平台。(http://140.120.81.6/conference/, 2012)

四、建置機構典藏的優點與面臨的議題
機構典藏雖可幫助機構達到知識分享及學術文獻傳播的效果,但建置過程並非一件簡單的工作,但隨著知識文獻快速增加,網路科技之便捷,傳統知識傳遞方式已無法滿足讀者需求,故建置機構典藏已是趨勢所需。Lynch認為機構典藏的優點有:(Ware, 2004)
(一)補強現行小規模自我典藏的缺點,例如:缺少適合的安全機制、無法長期保存、浪費教職員時間等。
(二)提供長期方案。
(三)增進學術交流,Lynch所關注的是較廣義的學術交流,而不僅限於學術性出版品。
(四)擴大學科性典藏的成果。
(五)輔助實體與線上教學。
因此,自2004年起,世界各國大學已開始陸續建置機構典藏,對研究人員、大學、政府等各層面來說,都有不少正面效益:(http://140.120.81.6/conference/index.html#03,2012)
(一)對學者/研究者而言
1. 增加論文研究成果曝光管道,提高被引用率及知名度
2. 能更有系統地整理、呈現與宣傳個人及團隊研究成果
3. 能夠更方便的查找與取得各類學術資料
(二)對大學而言
1. 建立學校學術成果與研究歷程的完善保存機制
2. 完整呈現學校整體的研究實力與成果,展現學校的學術研究能量
3. 增加學校研究成果的曝光率
(三)對政府機關補助研究而言
1.更容易評估各大學之學術研究能力
2. 便於研究補助申請機構/個人的學術成果查核與評估
(四)對國家而言
1. 作為國家整體學術研究成果的累積、展示與利用窗口,發揚臺灣的學術研究成果及貢獻
2. 使臺灣的學術研究成果更容易的被查找及使用
提供一個評估臺灣學術研究成果之機制
大學等學術機構近年不懈於發展機構典藏,因為其對學術單位而言,不外乎以下理由:(陳靜怡,2009)
(一)成為爭取經費來源之依據:透過IR系統保存學術研究資訊歷程的各種產出,有系統地整理、呈現與宣傳個人及團隊研究成果,掌握投資成果的具體展現。
(二)學術評鑑參考:IR數位典藏單位成員的各項努力成果,專書、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研究報告等,不僅突顯學術品質也可做為學術貢獻評鑑之參考。增強學術領域的影響力:新增網路學術傳播管道,高流通性特色散布研究成果,提升整體的能見度與學術影響力。
(¬三)提升世界網路大學網路排名
推動機構典藏牽涉之層面相當廣泛,如建制的目的與需求、蒐集的內容、提供的對象、長久保存、管理與提供服務等問題。故進行機構典藏建置之際,將會面臨一些挑戰與困難,除軟體設計部分,對大學而言,首先面對的即是如何督促機構討論及重視、參與單位、工作配置等行政層面,因為內容的蒐集與取得往往比技術問題更難解決。
英國SHERPA計畫住持人Hubbard認為,機構在進行點時應注意四項議題,含徵集政策(collections policy)、保存政策(preservation policy)、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IPR and copyright),以及文化改變過程及效能(process and effects of cultural change)(Hubbard,2003):
(一)徵集政策:清楚定義典藏範圍,如資料類型、格式、由誰提交。
(二)保存政策:保存是為了可預見的將來提供廣大價制,固不可史資料之轉置受到阻礙。
(三)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透過取得授權,長久管理典藏的資料。
(四)文化改變過程及效能:雖然不前期刊乃藉由品牌代表品質,學術業界也據以做為各種判斷之標準,致使新傳播方式推廣不易,但仍需努力與追求。
Ware於2004年針對45所大學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每一機構所典藏的文獻數量平均只有1256篇(Ware, 2004)。其造成之原因,如學者不願花費時間提交內容、或不清楚該計畫對自己有利、或不知道學校已進行機構典藏計畫、缺乏溝通或自行典藏權利等等因素(紀佩珊,2009),都可能造成機構典藏內容無法成長之因素。
其次,造成機構典藏建置不易原因是著作權議題概念與授權議題之混淆不清。著作權法在各方面不能讓公眾在取得資訊之太方便,其實是有意識地限制利用行為,以保護著作權人。公眾當然希望圖書館能盡可能利用數位科技進行數位化,進而進行遠距傳輸資訊之服務。然而,網路無國界,一個圖書館的開放,會讓全球各地的讀者都可以跨越國界,無限制地取得資訊。因此機構典藏除進行館藏進行數位化之外,對於著作授權,就將他人著作數位化,並透過網路或電傳方式對各界提供,更應抱持戒慎,避免為了資訊自由而對著作權人在著作權法上之權利造成不可彌補之損害,更違反國際著作權公約。故數位化相關著作權議題,對研究者、機構本身都必須審慎以對。
再者,對商業性出版社或非營利學會來說,期刊訂費收入是維持運作的主要財源,開放作者將正式刊登的期刊論文免費提供取用,是否影響期刊的訂閱,這一直都是兩難問題(羅靜純,黃鴻珠,2005)。近年來出版捨已逐漸能接受作者自行典藏的概念及作法,如Elservier於2004年6月宣布允許投稿者可將定稿版本自行典藏於個人或機構網頁(包括機構典藏系統)(Suber,2004)。英國RoMEO Project調查的124家出版社中有75%出版社允許機構進行自行典藏(JISC and CURL,2005),但至2012年已有295家出版社允許。
還有,如何確保機構典藏能夠持續補充新資料,考驗著機構典藏之永續發展與存在價值。機構典藏剛建立之初,文獻收錄快速成長,但之後,新資料收集速度將快速下降(Ware,2004;Xia & Sun,2007)。因此,可透過制定提交政策,強化教師對於機構典藏的態度與認知,取得教師對機構典藏之支持與肯定,繼而要求老師提交著作成果予機構典藏,可有效提升機構典藏內容量。

肆、研究結果
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探討,並訪視國內類似機關相關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及機構典藏系統,研提出一套屬於行政院圖書室創新服務暨機構典藏建置芻議,並供其他行政機關(構)建置機構典藏之典範與參考。
行政院經建會圖書室因於經費、人力等資源之欠缺,長期以來僅維持傳統圖書館服務方式,面對資訊科技之發展與應用,常力有未逮之憾,因此希望透過本文之撰擬,落實於實際之行動,為經建會同仁及產官學界等一般社會大眾,建置數位化圖書館創新資訊服務環境。本計畫內容涵蓋三個範疇,即「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化資訊服務」、「建構Library 2.0服務環境」及「架構本會出版品機構典藏」。
一、強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暨個人數位化資訊服務計畫說明
經建會購置之電子資源約略20餘種,以使用者而言,傳統服務方式須選擇適合資料庫而逐一登入檢索,因此,希望透過異質電子資源整合查詢服務系統,為經建會同仁提供一個精確、省時、新穎之單一介面登入查詢服務,達下列預期效果:
(一)提升各種資源的可及性與可利用性,提高資源使用滿意度,提升資源使用率:
使用者慣常使用其已熟悉的資料庫,面對新資源或免費資源,在需要時間了解資料庫的使用介面或相關檢索方式的情況下,仍經常轉而使用已熟知的資料庫或Google Scholar;然而,透過整合查詢系統,使用者利用單一介面即可整合查詢其所欲查找的資料,對於一些曝光度較低但非常具質量的資料庫而言,可增加其使用頻率。
(二)消弭查找資料的時間與空間限制:
囿於圖書館採購預算,對於一些”重量級”的資料庫,都有IP限制,若使用者在會外使用,即需要一連串冗長的步驟,做完各式設定,諸如會外連線認證系統、讀者遠端認證代理主機系統等,方能使用資料庫;若透過整合查詢系統,使用者只要單一認證,即可快速查找資料。
(三)統一資源使用量的統計報表,不需個別查看:
整合查詢系統提供多種報表,管理者對於所有資源的使用量一目瞭然,不需個別察看或統計,除可作為圖書室採購的決策參考。
(四)整合Open Access電子資源:
有為數不少的知識創造者願意開放利用學術資源,而且這些資料很多都是國內外最新的研究資料,藉由這些資料的提供,除了可以取得相關研究文獻外,也能獲知該門學科領域的發展。透過異質資源整合檢索系統和文獻連結機制,使用者可檢索到Open Access資源並取得全文。
(五)    個人化服務—SDI專題資訊選粹服務:
1 提供使用者管理個人常用資源清單,資源類型包括資料庫、電子期刊、電子書、網路資源等。
2 使用者可將檢索結果轉入個人書房,自定分類進行組織管理,個人書房並提供更換目錄、刪除書目和輸出管理功能。
3 使用者可線上儲存檢索策略,使用者亦能於登入系統後直接執行檢索策略。
4 使用者可設定個人興趣檔,系統可根據使用者個人興趣檔或檢索歷史,執行新到通知服務,新到通知服務可設定多組傳送E-Mail帳號。
5 新到通知服務結果能以E-mail方式傳送給使用者,使用者亦能於登入系統後檢視新到通知服務結果。
就系統整體功能與架構而言,經建會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應具備下列原則:
(一)    使用者端或系統管理端均採 Web-Base架構設計。
(二)    支援多國語文,系統需使用Unicode字集。
(三)    管理者端需提供中文管理介面。
(四)    系統不限制可同時連線人數,且具備time out自動離線功能。
(五)    系統採用開放式架構支援國際性標準規範如Z39.50、XML、OpenURL、MARC21、USMARC、CMARC和Dublin Core
(六)    提供查詢API供使用單位整合至使用單位網站或系統。
(七)    提供Single sign on服務,館內和館外讀者進入整合檢索系統後,可直接連結電子資源平台,包括資料庫、電子期刊、電子書、整合檢索結果等,且讀者不需額外設定讀者端軟體環境。
(八)    具備線上輔助說明功能,告知使用者如何正確使用指令或功能鍵。當鍵入的指令或查詢的方式有錯誤時,系統要提供易於了解的錯誤訊息,引導使用者作立即的更正。
(九)    系統完成後應通過原碼(source code)檢測並檢附報告,範圍包括OWASP 10大弱點。

二、建構Library 2.0服務環境計畫說明
圖書室現有網站型態與設計功能缺乏活潑性、互動性與討論回饋之功能機制,期望藉由互動式圖書館入口網與數位資源整合查詢系統之融合建置,提供一個 Library 2.0的服務環境。故期建構一個可供提供本館館員可自行維護網站,使用者與圖書館服務可互動功能的網站管理模組。
依據網站整體架構與本館業務特性,完成新版網站設計。以提升本網站的專業形象、介面親和度與頁面呈現活潑感,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服務品質與滿意度,增進網站使用率為設計精神暨原則。就整體入口網架構而言,應符合下列原則:
(一)遵循行政院研考會「無障礙網路空間規劃」完成網站設計,並應於保固期滿前取得無障礙A+之標章。
(二)多國語言網站呈現:系統以UTF-8作為預設編碼,支援多國語言資料儲存與呈現,以利未來擴充其他語言語系網站的建構與開發。
(三)內容網頁製作與上稿機制:內容網頁部分應使用資料庫管理方式,提供上稿機制和新增、修改及刪除等功能。上稿方式以Web-Based的介面提供輔助編輯和製作功能,使用者不需自行設計和建立html網頁,即可依系統所提供的網頁版型進行網頁設計和製作,所產生的網頁能符合行政院研考會訂頒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A+等級。
(四)設計網站後台機制,提供完整之後台管理功能。

三、架構本會出版品機構典藏計畫說明
鑒於經建會(及其前身)近60年來已累積豐富且珍貴的台灣經建發展歷史文獻典藏,舉如:42年台灣的第一期經建計畫「中華民國第一期台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48年頒布的「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62年推動的「十大建設」等,都是研究台灣經濟發展史的重要參考依據,其中許多文獻甚至已成孤本,彌足珍貴。為保存、分享經建歷史文獻。
本會為我國經濟發展政策擬訂相關事務之專責主管機關,擁有許多各類型統計數據、經濟方案等研究報告,大多數為紙質文件,內涵極為珍貴;基於避免紙本資料未來將會有老化殘破之情形,亟需重製,以避免原件因天然災害或過度使用而愈加受損。
目前以數位化方式重製複本,比其他載體形式更節省典藏空間;而數位資料更具有整合交換便利、分散資源受損風險及便於自動化管理以節省人力等特性。
在應用方面,製作數位化檔案,以取代過去的紙本書籍,已是未來文件管理的明顯趨勢。本整體計畫之總目標為永續保存本會機構典藏之國家經濟發展相關資源,並利用最新資訊技術,進行資料建檔、影像掃描,建置符合國際通用標準規格之國家數位典藏系統,產出數位資訊,並利用其永不失真、可快速複製、多元儲存及多樣化呈現的特性,達成數位檔案永久典藏、支援相關單位決策研究。
建置透過網際網路瀏覽、查詢及互動呈現之機構典藏系統應用,提升政府資訊公開目的,達到與世界各國進行資訊交換分享之目的。
(一)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計畫運作機制與推動步驟
經建會機構典藏建置計畫可由經建會圖書室統籌規劃,建置過程可謂將人力之困窘發揮「淋漓盡致」,因於一人圖書館經營除維持圖書館之正常運作,同時需進行本案資料蒐集、訪談諮詢、政策確認、需求訂定、解決相關法令議題、溝通與協調、測試、直至上線運作提供服務,無不考驗著僅有的一位館員。
各機構性質不同,其產出類型與內容亦不盡相同,各有其獨特之處,經建會機構典藏建置計畫是我國行政部門第一個財經機構典藏系統,其運作方式與機制與一般大學等學術機構,存在許多差異性。茲將運作機制與過程,如下說明,以供計畫之推動,及爾後政府行政部門建置機構典藏之參考。
首先就經建會機構典藏建置之經費、人力、工作內涵與相關部門,以下列表格作一說明:

表一  經建會機構典藏建置業務合作部門表

相關部門
內容
說明
機關()
提供預算
專門圖書館經費仰賴母機構之編列
預算往往是政府機關(構)圖書館執行計畫之最大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資訊部門
機構典藏系統相關之主機作業環境、硬體設備、資訊安全及資訊政策
機構資訊部門指定窗口人員,協助統籌業務單位(圖書館)左列相關之諮詢,並共同參與。
承辦業務單位
(經建會圖書室)
1                            清點經建會出版品並造冊:
記錄各出版品之狀況、複本、裝訂、黑色掃描或彩色掃描、頁數估計,及出版品電子檔案之收集,供數位化經費及系統需求之參考。
2 蒐集其他機關類似計畫書與經驗:
訪視並記錄政府部門進行數位典藏或機構典藏建置之經驗,並蒐集相關作業需求書。
3 編制系統需求書:
誠如各機構出版內容具不同之特性與差異性,針對經建會出版品特質勾勒一個適合經建會機構典藏的作業需求書。
4 成立系統採購評選小組:
配合政府採購法,成立機構典藏系統評選小組,執行採購程序。
5 制定系統作業原則與政策:
如資料類型分類、編號原則、文件掃描原則、檔案命名原則…等
6 系統文件建檔保存:
如系統需求、檔案命名原則、工作會議紀錄、數位檔案備份…等。
7 機構典藏系統開放與流通政策訂定:
制定文獻開放政策,機構典藏內容可能涉及之著作權議題、敏感性議題研究報告等暫不公開取用之出版品,邀請出版品編制部門協助,加以檢視與釐清,以免引發爭議。
8 制定授權機制與授權簽署文件:
經建會出版品除機構編著出版,之外,另有委託研究、委外編制等研究報告,其中涉及著作權疑慮,仍須審慎處理與應對。
9 爭取加入國際典藏組織機構:
Google Scholarwebometrics、台灣機構典藏網站等組織,以增加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之應用成果與流通。
10 系統之維護與推廣
如系統功能之修訂、系統營運說明會、發布新聞稿、成立部落格…等。
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由圖書室統籌規劃與執行


(二)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計畫目標與預計成果
經檢視經建會出版品典藏狀況,經建會出版品性質多樣,且典藏豐富,包含自1950年代至今有關台灣財經發展歷程各項研究報告、業務會報、年報、統計資料、年度國建計畫書與檢討報告書及相關出版品。基於經建會圖書室因人力與預算等因素,有關經建會機構典藏建置計畫可分若干個階段分批進行,逐漸完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如下列表格分述:

表二  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建置階段及預計成果表
 
階段
目標
預計達成成果
第一階段工作計畫
1 建立經建會機構典藏管理系統
2 數位化內容主要以經建會近期出版品,如民國79年至98年間經建會出版品、含本會重大經建計畫出版品及財經議題研究報告等
3建置「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資料庫查詢系統」,該書是台灣經社統計資料最完整的英文參考手冊,創刊迄今已滿50年。
1 可完成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建置
2. 預估可完成約近1,000筆全文資料。
3. 完成「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資料庫查詢系統」,內容包括自創刊至今50本電子書建置,並提供該手冊17種主題分類項下計353個統計表之瀏覽功能,以符合各界對不同經社資訊之需求與利用。是提供讀者更便利的資料檢索、蒐集服務
第二階段工作計畫
回溯經建會自1950年代以來置1980年出版品

預估可完成約2,500筆資料全文。

第三階段工作計畫
經建會期刊類型資料之回溯建檔,如自由中國之工業台灣經濟論衡台灣景氣指標月刊中華民國就業市場情勢月報、「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等期刊數位化作業。
預估可增加機構典藏內容約2,800冊出版品,以連續性期刊為主,是期刊內如建檔方式可能一冊多筆論文紀錄,或一冊一筆紀錄,預計可達7,000筆期刊論文全文紀錄。

希望透過經建會出版品典藏清點作業,提供機構典藏建置過程有關經費運用、人力運用等考量,提供經建會數位化作業可行作業方式之參考。
經建會機構典藏不只是提供另一種形式的儲存,冀望透過資訊科技與網路傳播,促成更廣泛的應用分享,發揮這些珍貴素材在學術、研究、社會文化與產業等各個層面的應用。由以上資料顯示,經由網路最大搜尋引擎Google為媒介,而取得經建會出版品全文資料,彰顯經建會機構典藏已由地方至全球,公開近用open access全文資料。
經建會機構典藏之總目標為永續保存本會出版品典藏之國家經濟發展相關資源,建置符合國際通用標準規格之國家數位典藏暨管理系統,產出數位資訊,多元儲存及多樣化呈現的特性,達成永久典藏、支援決策研究,提升政府資訊公開目的,達到與世界各國進行資訊交換分享之目標。
四、系統之評選與建置程序
如同圖書館作業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整合檢索系統可以採取自行開發、廠商配合開發以及引進套裝系統等模式處理。,面對所提供的不同產品,圖書館如何規劃、選擇、建置,過程中還是有相當多的細節需要注意與思考。以下參考大學等機構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及機構典藏建置案例,其可套用本研究創新服務方案之進行,整理如下:
(一)基本需求分析:
系統需求分析分為兩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基本需求分析。基本需求分析所需要考慮的是系統需要涵蓋的主要功能範圍除了資訊搜尋,是否需要包括管理的功能,若需要包括後者功能,那麼管理功能需要管理哪些資源,同時需要達到哪些要求?
(二)功能需求分析:
確立基本需求後,第二部分則是需就細部的系統功能需求進行分析,針對上述系統內容,以管理者端,需要那些管理功能;以使用者端,需要那些檢索、介面、項目等功能。
(三)撰寫系統需求書:
除了在功能文字描述上需要詳加推敲,在撰寫過程中,可以重新審視需求的內涵以及需求程度,並可尋求已建構類似系統圖書館的支援,從其經驗及提供可能的實際操作蒐集使用資訊,以利需求書的撰寫與後續評選過程。需求書內容包括系統整體要求、各項功能及其詳細描述,還需包括功能評比權重。
(四)尋求答覆書與產品評估
系統需求書完成後,聯繫廠商提供相關的系統介紹與實務操作可作為評估的基礎。除了廠商所提供的書面答覆資料審查之外,對圖書館最有利的評估是能建立測試系統,讓館員能夠有機會實際就圖書館的作業環境與所提供的資源進一步進行測驗評估。
(五)系統測試
深度評估測試通過後,圖書館就可考慮將所提供的各種資源逐一鍵入系統,進行完整測試。資訊建構方面多可要求提供服務單位的協助,一方面是服務單位有相關類似的經驗,操作上會較圖書館容易掌握,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藉此機會觀察學習,累積經驗並將主力集中於驗證與規劃各種資訊資源在系統上呈現的樣貌。
前一階段的評估,已就系統功能進行深度的測試,上線前可針對深度評估階段較具不確定性的部分進行測試,同時亦可擴大範圍進行檢索測試,例如主題領域、同一資料類型、資訊連結等進行操作測試。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考慮加入讀者測試,包括檢索資訊經驗豐富者的測試以及新手上路的測試,從其中擬定推廣的策略以及觀察未來上線後可能產生的問題。
(六)上線推廣
系統實際操作上仍具有一定的學習與磨合期,故對於推廣活動的安排與教育訓練,是主系統上線前與上線初期圖書館必須面臨的階段,需要做好投入人力與時間成本的準備。

伍、結論與展望
綜觀以上經建會圖書室服務創新計劃,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在經建會一人圖書室經營模式下完成,其需要更大的勇氣、努力與毅力。計畫研擬建構「圖書室入口網」、「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本會出版品數位化」及「本會出版品典藏管理系統」,希望讓使用者經由單一便利介面整合檢索等資訊技術,增進本會同仁資訊查詢效率,提升本會知名度。希望透過廣泛徵詢各界專家,並參酌圖書館最新知識化趨勢,從無至有,能夠完成此一兼具前瞻性與實務性計畫之規劃與建置,畢經建會圖書室及出版品管理服務改革其功於一役,為同仁及會外人士建立更便利且完善資訊查詢系統,並使本會圖書網站成為中央各部會最具特色者。
其中,對於機構典藏之建置,透過架構行政院經建會機構典藏計畫,除供經建會圖書室創新服務行動方案之一,也希望提供各行政部門建置機構典藏之參考模式,同屬政府機關,其經營環境存在相同難題,提供政府機關保存機構文獻之典範,其可能在一人經營模式,依舊可以建置機構本身文獻典藏系統,達成「智慧台灣」--朝建設台灣為電子化政府政策邁進。
機構典藏的成功最困難的不在科技,而是內容的徵集;項絜(2004)指出機構典藏對國家整體研究的提升占有極大的助益。因此對國家而言,機構典藏有助於管理學術研究成果,進而提升科學研究的競爭力(曾品方,2007)經建會機構典藏代表政府資訊公開、自由平等、免費取用open access的研究資訊取得多元化、精確化與新穎化,對於研究台灣經濟發展等學術機構或研究者而言,展現台灣政府公部門經濟發展與研究之成果,也提升台灣經濟議題研究產出能見度及影響力。
數位化館藏雖然仍存在著經濟問題、保存維護問題、及使用權問題等議題等待進一步探討,但數位化館藏的優點已深受讀者重視及喜愛,對讀者的影響也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不斷擴大,包括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改變了讀者的資訊尋求行為等(詹麗萍,2002)。經建會機構典藏計畫未來發展,將朝以下方向進行:
一、機構典藏加值應用
因為使用者閱讀習慣的改變,“行動載具” 與 “行動閱讀” 逐漸發展成一種趨勢。實踐數位典藏成果易於電子書閱讀器、手機等行動載具的存取應用,並根據行動載具之性質進行客製化,增進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於電子書和行動載具等應用,建構更多數位典藏成果加值應用模式。
二、加入國際組織
From Local…to Global 從在地到全球本會出版品數位化暨典藏管理系統(機構典藏)透過全文下載,除提供國內產官學界之參考利用,提升本會出版品文章被引用率;更著眼於拓展國際關係與國際接軌。預計將機構典藏系統加入國際組織如ROAR(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Google Scholar、webometricsc或台灣機構典藏網站等組織,以提昇本會網站國際曝光度,希望首創政府行政機構典藏應用之先例與模式參考。
Google已是目前網路人口瀏覽搜尋引擎最多的一個入口網,Google Scholar更是查詢學術資料重要來源之一,透過 Google Scholar研究者可檢索到更多機構提供之open access免費供用資源,提供使用者更多元取得所需的研究資料。本會自2010年起即積極爭取加入Google Scholar,希望藉由本會獨特經建文獻資源,提供所有對台灣經建發展有興趣研究者,更多台灣經建發展歷程文獻探討。雖然目前仍未獲Google正面回應,但這是行政院經建會機構典藏發展之重點目標之一,希望國際網路使用者,皆能輕易瀏覽本會出版品機構典藏內涵。
三、與其他機關合作進行非專屬授權,提升機構典藏多元流通管道
經建會機構典藏已具備完整數位典藏形式,經由與其他機關或廠商合作,其可能是公部門或私部門、公益性質或營利性質,進行非專屬授權再利用機制,如國立台中圖書館「電子書平台」、國家圖書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行政院研考會「政府出版品授權利用」、漢珍公司「台灣商學企管」資料庫及凌網科技公司「數位出版品營運平台」,提升經建會出版品內容流通與利用多元管道。
四、蒐集孤本行動方案
早期經建會出版品並不完整收錄於經建會圖書室,且年代久遠,歷經經建會業務單位更迭,仍有出版品尚未納入機構典藏系統,故後續收錄經建會出版品孤本行動方案,希望透過館際合作向她館取得經建會典藏於他館之出版品,期望能建置一個完整台灣經建發展歷程文獻資料庫。
五、行銷與推廣
行銷經建會機構典藏,定期發布機構典藏訊息,並舉辦說明會,同時可經由新聞稿的發布,引發社會大眾的注意與利用。利用網路傳布成立部落格行銷與推廣,藉由網路快速傳播與串連,或透過facebook平台推廣機構典藏服務與最新訊息。
本研究將持續維護行政院經建會機構典藏系統,逐年增加本所研發成果文獻之蒐藏量,以拓展經建會研發成果之社會效益、能見度。經建會機構典藏從傳統媒體轉型到數位內容的過程,具有訊息加值的潛力,知識的價值,在於不斷地創造、累積、再利用,讓這些歷史資產,有了新的生命,可以延伸各種知識整合服務。

參考文獻
林巧敏(2005),「電子檔案長期保存方法與策略初探」,圖書與資訊學刊,第55期,78-100。
姜義台(2010),「圖書館的創新服務與行銷」,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第28卷第2期,22-36。
紀佩珊、周晨蕙、李駿楓(2009),「成功大學機構典藏建置與推廣」,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 第18期,26-40。
陳靜怡(2009),政大機構典藏與績效補助方案說明會。
曾品方(2007),「從作者觀點探討機構典藏—以國立政治大學為例」,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 ,第9期,1-20。
項絜(2004),中文化的相關豔豔,在中國圖書館學會編,新時代圖書館—3C數位學習資源整合研討會。台北市,編者,6-1~6-45。
詹麗萍(2002),台灣地區區圖書館數位化館藏的建置內容、經費架構及讀者使用調查研究,頁8。
羅靜純、黃鴻珠(2005),「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3卷第2期,191-213。
CARL, (2005),”A guide go setting-up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ARL, 27 September 2002, http://www.carl-abrc.ca/projects/ir/setting-up.htm
Harnad, S. (1990), “Scholarly skywriting and the prepublication continuum of scientific inqui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342-344.
Hubbard, Bill (2003), “SHERPA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 Serials 16:3 http://eprints.nottingham.ac.uk/archive/00000095/01/sherpa&instrep.pdfJISC and CURL (2005) “SHERPA/RoMEO Publishers’ Copyright Listings ” SHERPA, 2005 http://www.sherpa.ac.uk/romeo.php?stats=yes
Johnson, Richard K. (2002), “Institution Repositories: partnering with faculty to enhanc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D-LB Magazine, 8:11
(November 2002) http://www.dlib.org/november02/johnson/11johnson.html

Okerson, A., & O’Donnel, J. (1995), Scholarly journals at the crossroads : a subversive proposal for electronic publishing, An Internet Discussion about Scientific and Scholarly Journals and Their Future. http://www.arl.org/sc/subversive/
Suber, Peter, “Timeline of the Open Access Movement” Earlham College,” 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timeline.htm
Ware, M. (2004),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scholarly publishing,” Learned Publishing, 17(2), 115-124.
Ware, M. (2004), “Universities” Own Electronic Repositories yet to Impact on Open Access,” Nature com’s Web Focus: Access to the Literature http://www.nature.com/nature/focus/accessdebate/4.html
Xia, J. F., & Sun, L. (2007), “Assessment of self-archiving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depositorship and full-text availability,” Serials Review, 33(1), 14-21.


資料來源 | 李淑霞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